|
中国气动行业的发展与展望
一、
概 述
气动技术作为现代传动与控制的重要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中国的气动工业还是个朝阳工业,伴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气动技术的应用领域正在迅速扩大。近几年来,各类中、外气动生产企业和经营机构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国产与进口气动产品在中国大陆的年销售额已突破人民币20亿元。 中国的气动工业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国家重点投入,并受国家基础工业水平和相关产业水平所限,曾经历了较长时期的低水平、封闭式的慢速发展过程。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气动技术的应用领域逐渐增多,并愈来愈多地接触到国外同行的先进产品与技术,行业的发展才步入较快阶段。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气动行业虽然有了长足进步,但还是个小行业,无论在生产规模还是技术水平上,都还不能满足不断提升的市场需求和现代化建设要求,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甚为悬殊。 国家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推动了气动行业的高速发展;国际同行的关注与投入,也加大了气动领域技术发展与市场竞争的力度。 对于中国的气动行业和企业来说,步入21世纪,就意味着步入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更加充满挑战与机遇、也更加伴随着经营风险与成功希望的新时期。加入WTO后的政策开放与市场开放,必将给中国的气动行业和气动市场带来巨大变化与全新格局,全行业每个企业都将面临“优胜劣汰”和“重新洗牌”的严峻考验。经过5年-10年-15年-20年,中国的气动行业将发展成什么局面?大家都可来设想和预测。 二、行业产品发展的简要历程 在我国,气动元件作为商品生产和销售,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此前在汽车、拖拉机等生产线或其它装备上使用的较简单的气动元件或系统,多由各使用厂自行设计制造。 1967年6月,首次在北京召开了由少数单位参加的气动专业会议,重点围绕为第二汽车制造厂提供生产线配套的气动元件,成立了以济南铸锻机械研究所、上海机电产品设计研究院为主体的两个攻关组,相继开发了电磁换向阀和气源处理元件等产品。到60年代末,自行开发生产的气动元件只有16个品种、80多个规格。 1975年,在广东肇庆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气动技术专业会议,成立了由科研院所和工厂共同参加的四个联合设计组,组织了换向阀、流量阀、气缸、气动逻辑元件等一批新产品的开发,并确定了气动元件发展规划和定点生产企业。到1978年,使气动元件增加至61个品种、256个规格。 “六五”时期,气动元件被列入国家38项重点科技攻关内容,机械工业部与科研单位和工厂签订了新产品研制合同119项,科研攻关项目10项。开发了铝合金气缸、带阀气缸、三位五通同轴截止式换向阀、电磁先导阀等产品。1982年,我国首次由上海气动元件厂引进了西德HERION公司气源处理元件、机控换向阀、电控换向阀、多介质气阀等4大类19个品种、96个规格的气动产品及制造技术。 “七五”期间,气动元件先后被列入国家“50条龙”和76项重点科技攻关计划,无锡气动技术研究所及部分企业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先后开发了精密过滤器、精密减压阀、二次雾化器、自动排污器、不供油润滑电磁换向阀、数控定位气缸、冷冻干燥机、摆动气缸、双杆气缸等73个系列的新产品。在此期间,肇庆气动元件总厂引进了日本太阳铁工株式会社无给油气缸7个品种、34个规格;烟台气动元件厂引进了西德LEIBFRIED公司ISO标准气缸8个品种、90个规格;无锡气动元件总厂引进了日本CKD公司AB和AG系列多用途电磁阀4个品种、62个规格;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气动元件厂引进了西德MARTONAIR公司ISO标准气缸、气动阀和气动模块4大类9个品种、284个规格。到1990年末,气动元件发展到450多个品种、1930多个规格。 “八五”期间,由无锡气动技术研究所、上海气动成套公司、阜新气动元件厂等单位承担了不供油同轴截止式电气换向阀、冷冻式压缩空气干燥器、模块式气源处理装置、高频电磁阀、低功率电磁阀等7项国家重点技术开发项目。济南、肇庆、烟台、无锡、江都、长春等气动企业开发了微型气缸、米型气缸、大通径同轴截止式换向阀、安全型气源处理组合件、自动往复气缸、振动气缸、气动激振器、列车专用气控阀、气动夹、伸出回转气缸、80m3/min和100m3/min冷冻式干燥器等新产品。济南华能气动元器件公司引进了日本太阳铁工株式会社SR系列小型低功率不供油电磁阀、以及德国MSM公司大通径电磁阀产品及制造技术。至1993年底,我国气动产品品种约为1080个,规格为4730个(不包括管接头141个品种、940个规格)。 “九五”以来,国家仅下达了两个项目,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普遍加大了新产品开发力度。如:开发了椭圆缸筒气缸、平行双杆气缸、多级伸缩气缸、新型气液阻尼气缸、节能增压缸、振动缸、新型夹紧气缸、气控先导减压阀、低功率电磁阀、气电转换器、阀岛等通用产品;以及汽车尾气净化系统、环保汽车燃气系统、电力机车受电弓升降气控系统、汽车刹车气控电磁阀、高速列车喷脂电磁阀、纺织与印刷用高频电磁阀,铁路、石化、有色金属等行业的专用气缸等某些行业专用的产品。研究所和一些企业还在气动机械和应用气动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项目开发上取得了突破。1998年底,气动元件的品种约有1350个,规格约有8000多个(另有管接头180个品种、1200个规格)。2000年底,品种有1480余种,规格达上万个。 国产气动元件的发展经历了联合设计、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三个阶段至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设计的产品已基本被淘汰;引进的产品,有些已被淘汰,有些已被改进。目前占优势的国内产品除了被改造的引进产品外,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开发的产品,其中部分产品的水平达到国际90年代前期水平。 在行业技术与管理归口方面,自70年代初开始,先后由济南铸锻机械研究所和机械部北京自动化研究所兼管过气动技术归口工作;1983年11月,由国家机械工业部批准,正式成立了气动行业技术归口单位——无锡气动技术研究所,负责全国气动行业的规划、情报、标准、科研、中试、质量监督、技术培训等工作; 1987年建立了机械工业部气动元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中外合作的气动技术培训中心, 1989年建立了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气动专业分会、全国液压气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气压传动与控制分技术委员会,1999年初建立了《中国气动》行业网站。 三、行业现状分析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最近十多年来的较快发展,我国气动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全国约有各类气动元件生产企业400多家,全行业年生产总值约13亿元,气动产品约1700多个品种,11000多个规格,部分企业的产品已经出口国外,年出口额4000余万元。 1、国内气动行业的发展态势良好 近几年来,国内气动行业的总体发展势头较好,产品的水平、质量和品种、规模等正在加速提高、扩大,在技术开发、工艺改进、装备改造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行业整体发展呈现出兴旺的局面。 2、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大陆的步伐加大 国际知名气动厂商纷纷在中国建立并扩大其经营机构,其中部分企业还在中国大陆投资建厂。如:日本SMC公司和CKD公司、德国FESTO公司和博世公司、意大利康茂盛公司、美国派克公司等都在中国建立了规模大小不等的生产工厂。其中,SMC公司在北京投资3亿美元建立了“SMC(中国)有限公司”,台湾亚德客公司在广州设立工厂后,又在浙江奉化投资5000万美元建立了“宁波亚德客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随着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的规模、数量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的发展,使我国气动行业的组织结构和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3、我国气动行业的薄弱环节 一是总体基础较差,大部分企业缺乏竞争实力。全行业85%以上的企业生产规模小,大部分年产值不足300万元,产品水平、装备条件、工艺手段、开发能力等均明显不足,很多企业尚未摆脱“小而全”、“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方式。特别是低水平的同类产品过度竞争,导致价格战而损害了企业相互利益。因此,近几年气动行业尽管销量增长较快,但总体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状况欠佳,制约了企业竞争实力的提高。 二是产品水平、产品体系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结构性矛盾。中国的气动市场很大,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各异,各种高品质、高性能的气动元件市场需求量很大。而大部分国内企业所能提供的产品,无论在档次上还是种类上,都还远远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因此,在众多低档产品压价竞争的同时,不得不让出一块巨大的市场给国外产品。这表明,在市场丰富多样的需求面前,国内气动行业现有产品体系的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两个矛盾同时并存;也表明我们在产品的多样性、层次分布性和市场适应性等方面亟待调整和改善。 三是企业在产品更新、装备改造等方面的投入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大部份气动企业缺乏对产品及装备进行较大更新改造的能力,在高技术产品及专用生产检测装备的系统开发和投入能力上尤为缺乏,因而也限制了企业在高技术产品发展上取得大的突破,对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带来影响。当然,投入资金只是个基础条件,还必须有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保障才行。 4、中国气动行业目前具有的几个特点 (1)国内气动行业缺乏大型企业,除了几家中型企业外,绝大部分为小型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小企业是由一些老企业逐渐分化衍生的,并在江苏无锡、浙江奉化、广东肇庆等几个城市形成了几个企业密集分布区,仅这几个地区的企业数量就占全行业企业数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这也反映了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本行业发展的特点。在这些区域性的企业群体内,如能建立起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避免产品的低水平重复和价格恶性竞争,将有利于共同发展;反之,不仅不利于发展,还将会有一部分企业遭淘汰。 (2)全行业基本民营化。在国家改革政策的推动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动行业原有的一批国有或集体所有制企业,已大部分改革转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目前行业中最大的两家国有企业——济南华能气动元器件公司和广东省肇庆方大气动有限公司,也正在改制中。因此,中国的气动行业除个别特殊企业外,将基本民营化。 (3)外资企业规模将“后来者居上”。目前国外企业和台湾企业在中国大陆建立气动工厂的投资规模,已远远超过国内气动行业总的投资规模,且这方面的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之势。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与国内生产的相对低成本结合,将产生新的优势。预计外资企业的产值不久也将超过国内企业,且其中相当部分的产品将出口。这也预示着中国成为国际气动产品制造基地的趋势与可能。 (4)目前国内气动行业还存在“优胜劣不汰,良莠尚并存”的现象。目前国内众多产品水平质量很落后的企业,与国际国内先进的企业和产品在市场上 “同台竞技”却“相安无事”、“共同发展”,这既是目前中国气动市场令人亦喜亦忧的一个特色,也是某些企业不急于求变的客观原因。这种局面毕竟难以长期维持,市场无情之手终究会将缺乏生命力的企业和产品逐出竞技舞台。当然,这与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建立不同层次产品的互补关系,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生产技术含量低的简单产品,也能与高技术高质量的产品和企业共同发展,是两个概念。 四、21世纪前期气动行业的发展展望 跨入21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的大背景,中国的气动行业和各个企业都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考验。从本世纪初开始的10-20年,将是中国气动行业快速发展、不断调整、发生深刻变化、形成全新格局的时期。 1、未来的中国气动市场前景良好 中国的气动市场巨大,发展潜力也很足,随着我国各行各业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的提高,以及引进生产线和自动化装备的增加,预计到2020年,中国气动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将持续增长。气动行业广大企业如能把握良机、找准定位、走好路子,当可求得更大发展。预计到2010年,我国大陆气动产品的总产值(包括外资企业)将达到50亿元左右,年平均增长率约15%。 随着国产气动元件性能质量提高,并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今后几年出口量也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预计五年后,国产气动元件的出口值将从2002年的0.33亿元,增加到1亿元以上,年增长率约25%。 2、中国的气动行业面临与国际接轨 我国的气动工业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起步阶段,和世纪之交以前的成长阶段后,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现在可说是进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国际接轨阶段。WTO将推动生产全过程由在一个企业、一个集团、一个国家内完成,向生产的全球化与国际分工协作转化。我国气动企业也有望通过与国际接轨,积极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国际分工协作中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预计未来的十几年间,都将是中国气动行业为适应与国际接轨的要求而调整变化的时期。调整变化的结果:必然有一批企业发展壮大,成为气动市场的“主角”甚至“巨头”,这批企业为数不多,都是有一定实力、规模和品牌优势的大、中型企业(包括外资企业);也必然有一批企业因缺乏应变能力,产品难以被市场接受,生存艰难而被淘汰“出局”;还有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将面临“角色调整”或“改行”,其中多数元件生产企业最终将由原来扮演“主角”,改为能发挥各自特长的“配角”——成为大中型企业的配套协作厂或卫星厂,或成为某些特色产品与配套件的专业生产厂,等等。在这些变化的过程中,还可能伴随着企业的兼并、股权与资产的重组、甚至是跨国并购重组等重大调整。 3、 21世纪前期我国气动行业最明显的调整变化 ——从“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到“经营面向全球化,国际国内一体化”;——企业定位的基点:争取成为“主角”,否则就要当好“配角”;在产品及企业的发展上,必须找准方向、发挥特长,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之路;——没有质量的产品与企业将无法生存,有知名度和信誉的“品牌”才是用户的选择; ——经历“结构大调整、经营大变革、市场大筛选”后,优势企业崛起,劣势企业消亡、转向或重组;——国际著名气动公司加大在中国的投资规模,将制造工厂移向中国,中国有望成为世界重要的“气动产品制造基地”;国内众多的气动元件生产厂可能变成“卫星厂”或配套件专业制造厂,并有可能协同构建起世界重要的“气动配件制造与出口基地”,等等……这些,都将可能是中国气动行业发展所演绎的现实,也将可能是21世纪前期气动行业最明显的调整变化。 4、 我国气动技术有望加速发展 当前气动元件及技术发展的趋势是:轻型化、微型化、模块化、智能化、无给油化、组合集成化、机电一体化、系统成套化、节能环保化,以及低功耗、低噪音、高精度、高速度、高响应、高可靠、高寿命、高安全;注重采用新材料、新工艺,综合应用新技术;在机电结合的系统装备中,突出气动技术与光电、信息、控制等最新技术的结合应用。对此,国内气动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有重点地选择开发对象,加速技术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随着压延、拉拔、铸造、机械加工、清洗去毛刺、装配和检测等技术水平的提高,气动元件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将不断提高,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会缩小。工业陶瓷、高性能软磁铁、新型塑封材料等各种新材料的应用会越来越多,将促进国产元件的性能、质量进一步提高。预计到2010年前,国内骨干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可望达到国际20世纪末水平。 行业在普遍贯彻ISO9000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将积极贯彻ISO14000环保标准和ISO18000安全标准,使企业的管理体系更健全、更先进,以适应与国际接轨的要求。 5、展望中国气动行业发展的第四阶段(估计在2015-2020年后的15-20年)。 预计该阶段将是行业发展的相对平稳期和成熟期。一批立足已稳的中外企业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市场优势,行业调整变化的力度相对趋缓;企业所面对的国内或国际市场,界限已经淡化;在国际化大背景下调整企业战略,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等,将可能是这一时期企业经营与变革的重点。 |